2025年4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肿瘤防筛委员会、媒体传播委员会及肿瘤康复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抗癌协会整合科普大会在北京望京昆泰嘉晟酒店举行。由安斯泰来公益支持的“CACA胃癌科普分会场”作为大会核心板块,以“智御胃疾·共筑防线”为主题,聚焦胃癌科学防治前沿,围绕指南解读、靶点突破、全程管理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全国百余位临床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共绘胃癌防治新蓝图。
行业领袖擘画战略:整合防治新路径
分会场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田艳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胃癌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科普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他呼吁:“通过原研新药与科普结合,助力公众‘知癌不惧,防癌有方’。”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强调,本次大会填补了协会年度科普品牌空白,并系统总结协会科普战略:“从组织建设升级、常态化基地打造,到指南与科普作品双轮驱动,再通过‘四大共建’深化媒体协作,构建全链条科普生态。”
大会举行了「以精准、创“胃来”」启航仪式,田艳涛教授、赵勇秘书长、白莉教授、李洁教授、聂勇战教授、任秀宝教授、王华庆教授、赵群教授、陈小兵教授、徐泉教授与现场观众共同见证胃癌领域创新疗法的可及性。
前沿突破:二十年诊疗变革与精准靶向新纪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白莉教授回顾《二十年的进步:中国晚期胃癌治疗的演变和前景》,指出治疗模式已从化疗转向精准综合治疗。她重点解析Claudin18.2靶点突破:“佐妥昔单抗作为全球首个Claudin18.2靶向药物,将为晚期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山东省肿瘤医院赵苗青教授强调规范检测的重要性:“规范CLDN18.2检测流程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也是推动胃癌精准诊疗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峰对话:破解精准诊疗落地难题
在“CLDN18.2重塑治疗格局”讨论中,辽宁省人民医院杜振广教授指出:“Claudin18.2靶点突破破解了胃癌靶点少、异质性强等困境。”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高艳芳教授呼吁:“需建立统一检测平台,推动胃癌分子分型精准的诊断和监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杨文慧教授展望新靶点潜力:“未来需探索动态监测与联合治疗策略,攻克耐药难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臧凤琳教授强调病理-临床协作:“建立标准化流程,强化多学科沟通,为决策提供依据。”
指南领航:从专业共识到全民实践
前沿突破让医者与患者看到医学的无限可能,而科普则是将这些可能转化为公众健康的桥梁。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聚焦《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胃癌篇,带来了由知到行的权威解读。
聂勇战教授表示,《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是中国抗癌协会在专业性科普指南的基础上,为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广大患者及家属了解癌症瘤种和技术而精心编著的,以达到“科学普及,言之有据”的目的。互动环节中,针对“饭后饱胀是否胃癌征兆”等热点问题,聂勇战教授结合指南给出科学解答,现场反响热烈。
人文之光:医学温度照亮抗癌之路
同心对话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刘彬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鹏教授,天津科技出版社季乐副总经理,邢台市人民医院秦延教授从多个不同维度共话对胃癌患者的人文关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华教授倡导:“科普必须秉持着爱心和帮助患者的初心,才能有所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张鹏教授分享创作心得:“无论是科普手册还是典型案例,均要服务于群众的实践。”天津科技出版社季乐提出:“科普书籍应避免学术化,找准受众共鸣点。”邢台市人民医院秦延教授强调:“做好科普,有助于让患者和医师都少走弯路、提升效率。”
闭幕展望:凝聚合力筑牢防线
大会主席田艳涛教授总结指出,胃癌防治需依托“前沿突破、指南规范、人文温度”三大支柱。他透露《胃,你好吗?》第二部正在编撰,并呼吁:“让每位医生成为科普者,将防线筑进千家万户。”
本次会议通过指南领航、科技突破与人文关怀的多维融合,展现了我国胃癌防治的硬实力与软温度,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于网络,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内容侵权、投诉举报投诉邮箱:Jubao_Time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