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琳
2009年底,“英特尔计划回收英伟达显卡”的传言沸沸扬扬,估计连那时的华尔街精英们想不到,15年之后,英伟达显卡取代intel变成“道琼斯工业指数化”成份股,后者将被“道指”去除。
从前的全世界半导体巨头intel,正面临着背水一战。刚发布的2024年三季报表明,intel第三季度亏本166亿美金,这也是intel56年历史上最大的一季度亏本。
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最近几年,intel发展趋势显著“脱队”。一方面,在激烈的全球半导体竞争中,AMD根据Ryzen和EPYC系列产品Cpu,慢慢吞噬intel个人计算机与服务器市场占比,与此同时舍弃项目投资OpenAI也让intel错过AI的浪潮;另一方面,intel在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应用的升级确定上,展现出来的迟疑与缓慢让其深受夹攻,虽然intelCEO尼克松总统在2021年上任后给出了“四年五连接点”的激进派总体目标,但是对比竞争对手台积电和三星加工工艺的提高,仍显困乏。
投资人的心寒直观体现在股价表现上。截止到中国北京时间11月5日,intel股票价格年之内下滑近55%,与其说2021年底最大值对比早已跌去63.85%。近年来,intel要被收购信息传播开来,新闻报道中的买家名册包含高通芯片、ARM、苹果公司甚至有三星。
在笔者看来,针对A股上市企业来讲,intel现阶段的困局增添了三点启发:
一是上市公司必须不断加大新技术应用科研投入,加速产品升级脚步,且紧随技术发展趋势。科技进步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核心新产品研发上,一步慢则一步步慢。
intel当面对昂贵ASMLEUV光刻技术选择时,过于保守,本应在2015年量产的10nm制造一再改档,第五代酷睿处理器仅使用14nm加工工艺,直至第十一代酷睿制造上面没有太大变化,“挤牙膏”式升级造成intel本来相对性前沿的芯片制造工艺慢慢落后了台积电和三星。
二是上市公司必须具备快速响应系统软件,为应对变幻莫测市场需求,包含在必要时进行业务调整。现阶段,信息科技加快迭代更新,AI、移动计算等技术和应用迅速发展,立即意识到关键技术的改变尤为重要。
在移动互联网初始阶段,intel依次卖掉了移动处理器Xscale、面对挪动市场StrongArm业务流程,将注意力集中到X86架构设计半导体技术上,因此错过移动互联发展趋势主动权。现阶段,市场的需求从CPU(微处理器)转为GPU(图像处理器),英伟达显卡凭着CUDA建立起GPU的“护古城墙”,而intel因忽视AI的浪潮,对OpenAI投资机会判断错误,再一次错过了转型发展好时机,造成境遇处于被动。
三是上市公司应依据市场形势适度扩展多元化业务,尽可能减少单一业务流程的依赖性。尼克松总统也认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口袋里。可事实上,英特尔的荣誉留在PC时期,其绝大多数业务流程依然依靠传统式PC商品。现如今,intel已经迈开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寄望于LunarLake架构设计大力支持下的AIPC挽留一局;另一方面,intel加快IDM(集成化设备生产厂家)2.0战略推动,将芯片生产业务流程分割成单独的各个部门“intel代工生产”。
intel转型发展对决结果怎么样还未可知,俗话说得好“船大调头难”,每一家成功企业都存有思想束缚,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经理人通常更偏重于打“安全牌”,把目标放到短期收益上。但一般实际意义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才可以占领发展趋势主动权,这就需要走出舒适圈的勇气气魄,更应该持之以恒的长期主义。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于网络,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内容侵权、投诉举报投诉邮箱:Jubao_Time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