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龚梦泽
在“电”进“油”退的竞争格局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激烈而持久的“价格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的数据,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已有8000多家汽车4S店退出市场,年平均退出网络数量超过2600家。近日,一些传统汽车经销商因资金周转失败等问题选择关店退网,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4S店净退出数量将超过净增长数量,全年退出网络的4S店数量可能达到4000家。
贝隆律师事务所诉讼律师马向《证券日报》编辑表示,4S店凭借完整规范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广大车主的青睐。在产业深度转型的过程中,一些4S店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作为汽车品牌,应承担相应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品牌方在与经销商退出网络结算时,有义务督促其折扣或直接扣除相关费用,以确保客户能够按照合同为客户提供后续服务。
多因素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由于管理不善,不再营业”和“关门”。。。最近,中国许多地方透露,4S店突然关闭或关闭。就在一个月前,北京的一家豪华车品牌关闭了世界上第一家5S店,厦门、哈尔滨等地的汽车4S店也关闭了。
《证券日报》编辑从流通协会获悉,今年9月,流通协会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财务困难和关闭风险的紧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汽车经销商新车销售损失较大,现金流赤字经营和资本链断裂风险普遍加剧,难以摆脱生存困境。
事实上,4S店的经营困难来自多种因素,现阶段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价格战”使销售严重,经销商销售损失越多,经销商面临融资到期业绩压力,经营支付断裂,资本链断裂风险急剧增加;二是消费疲软和厂家批发的双重压力使经销商库存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流通协会的计算,截至今年8月,经销商购销倒挂数据最高已达-22.8%,同比增长10.7个百分点。“价格战”给新车市场整体零售造成累计损失1380亿元,经销商现有营运资金的维持时间已缩短至极限。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合资品牌的寒冷也增加了4S商店的经营风险。与燃料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成本较低,售后服务利润率较小,使传统的4S商店依赖售后收入面临困难。在“价格战”的影响下,终端交易价格严重偏离了制造商的指导价格。此外,许多燃料汽车的合资品牌竞争力较差,销量急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其业务压力。
豪华品牌经销商压力大
面对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的萎缩,许多4S店开始尝试转型新能源汽车。
12月5日,一位豪华品牌经销商告诉《证券日报》编辑:“除了被迫停业外,一些大型集团和豪华品牌经销商还主动将传统4S店改造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店。”。
“我们的商店去年试图转型新能源,但效果并不理想。”上述经销商告诉编辑,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销售业绩远低于预期。
编辑观察到,退出网络的4S店并不都是传统的燃料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渠道网络也在增加或减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退出网络数量达到811家,新店数量为1241家。在退出网络商店中,大多数都是租金较高的超市商店。一旦制造商停止补贴,就很难仅凭授权人或代理人自己的资金维持。
谈到奥迪、宝马等奢侈品牌经销商最近频繁关闭的原因,中国乘用车行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认为,首先是奢侈品牌经销商的高金融杠杆率。在市场增长周期中,奢侈品牌的高杠杆扩张是优势,但现在恰恰相反。此外,缺乏产品竞争力仍保持高溢价,导致奢侈品牌价格反转更加严重,“资本流动性紧张”问题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张秀阳还表示,虽然未来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网络的4S商店数量可能会继续增加,但网络的减少将为生存商店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下一步,经销商应从单一的新车销售转变为二手车更换、汽车美容改造等多元化服务,并与新能源汽车公司合作,努力进入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于网络,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内容侵权、投诉举报投诉邮箱:Jubao_Times@163.com